首页 > 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 >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五《三融合,三结合,培养电子电器应用型人才》

来源: 海口高级技工学校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5-10-16 00:00

说明: 高级技工学校图标2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典型案例之五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典型案例

三融合,三结合,培养电子电器应用型人才

8188cc威尼斯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三融合,三结合,培养电子电器应用型人才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典型案例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个环境的结合,实现实训、实习、生产三个教学相关环节的融合,提高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质量,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实施背景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直接服务社会、应用面广、就业空间较大的一个专业。而正是由于此,专业实训实习的条件比较充分。因此,抓住这一专业特点,因势利导,做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同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要求学生通过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提高技能和素质,促使我们寻求适应本专业特点的实习实训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成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134月开始,学校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项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也被列为学校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构建合同化的长效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深入探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学、实训、生产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办学模式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本专业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广有效的做法,继续探索和创新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根据工学结合、做学一体的总原则,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探索工学结合、做学一体的载体和环境的建设,依托学校、企业、社会三个环境,把实训、实习、生产三个环节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做学一体的教学中和递进安排的实训实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同时,充分营造好企业、社会两个大环境,为学生的技能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起到熏陶、磨练、提升的作用。

 

三、工作过程

(一)根据认知规律,设计分层递进式的教学项目,安排相对应的实训实习:

第一学期,主要教学项目为电子产品装配,重点训练元器件识别、电子电路装配、电器检测等。第二学期,主要教学项目为小家电维修,重点围绕九阳电器企业的小家电进行教学和训练,如电饭煲、豆浆机、电磁炉等电器的使用、原理与维修。第三学期,主要教学项目为家用冰箱、空调、彩电的使用、原理与维修等。第四学期,主要教学项目为音控音响应用与维修、彩电维修强化训练和单片机实训及考工培训。

(二)设计三类形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入社会开展生产实习实践。

在第三、第四两个学期开展三类实习实践活动。一是“企业生产实习周”,组织10名左右学生下九阳企业,直接进入维修工作岗位,师傅带教,真做实干。每周一轮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下企业锻炼。二是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在学校门口,面向社会,承接家电维修任务,每次10人,每周两次。三是组织志愿服务队下社区、下乡开展家电维修服务。每学期安排数次,每次一到两天。

(三)对应训练需要,建设三大类实习实训环境

其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五大实训室分别承担相关的训练任务,一是训练基本技能的电子工艺实训室,二是训练家电维修的家用电器实训室,三是训练空调、冰箱维修的家用制冷实训室,四是训练彩电维修的彩电实训室,五是训练音控设备的音控实训室。同时按照建设目标,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在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中,引入企业文化,仿照现代企业的环境氛围、运行机制、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引进企业实训项目,努力构建接近企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其二,校外实训基地。与海口道源贸易有限公司(九阳家电维修中心)、海南宝通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九阳家电维修中心建立固定的实习点。该企业主要维修九阳系列家电产品,为本专业提供稳定的10个实习岗位,有师傅带教,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充实真实生产任务,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零对接。其三,社会服务基地。本专业经过长期实践,建成了两个社会服务实训基地,分别为校门口对外服务基地和下乡下社区服务基地。其服务时间穿插在每个学期的中间,能够做到服务不断线、实习不间断,成为专业师生联系社会的重要桥梁。

(四)建立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机制

把实训实习作为了解企业需求的途径,努力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距离,不断充实、改造、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是本专业推行“三融合”、“三结合”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把下企业、下社会得到的真实、丰富、完整的维修案例用到教学中,使教学贴近了行业实际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本专业还把这些案例转变为教材,编写了家用电器维修类的校本教材、音控音响类校本教材、液晶彩电维修校本等教材,提升了专业的教学及实训水平。

(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专业依托学校、企业、社会三个环境,把实训、实习、生产三个环节有机融合起来,把这些环境作为提升学生素质、弥补学校教学不足的重要补充。例如在“企业实习周”中,我们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在社会服务中,注重考核学生的服务奉献精神、责任心、创新精神等,安排学生下一次企业、下一次社区、下一次乡,使学生都有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

(六)探索师傅带教、学长带教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其一,我们在九阳维修企业实施了师傅带教机制,由一线师傅言传身教,使学生通过向学徒的转变,不断适应企业环境,逐步达到职业人的标准;其二,在平时教学中,探索分组的学习模式,即每个班级分成6-8组,每组6-8人,教学过程以组为单位,形成团队式学习的环境。同时由学业及技能兼优的学生负责“强带弱”,形成学长带教雏形,同时教师也转换成师傅的角色;其三,在便民服务中,全面推行学长带学弟、“强带弱”的带教模式,教师的师傅角色更为明显。

 

四、条件保障

(一)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规范和质量。

为确保学生“实岗培养”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电子电器实训室教师工作职责》、《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岗位职责》、《实训室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本专业成立“实岗培养”班级专项管理小组,由教研室老师、班主任带头,具体负责学生一日生活规范管理和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在学习、实训、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校企紧密合作,形成实习、就业和教学改革的合作链。

建设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学校同九阳家用电器维修中心、创维彩电维修中心和海南宝通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教学采用与市场接轨的产品、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应的产品技术支持,包含师资培训、教材、学才等,基本解决了教学过程与电器市场及企业接轨的问题。

(三)投入资金,建设校内、外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

为了扩大学生实训的范围,提高专业能力,学校跟企业合作,购入必要的生产性实训设备,使教学基地的生产和教学功能得到了提升,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四)按功能建设多种类型的实训室,为校内教学提供教学保证

根据实训项目建立多个实训室。整合了实训室的设备资源,按不同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区域,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有力促进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五、主要成效

(一)实训、实习、生产三融合,学校、企业、社会三结合,形成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融合”、“三结合”彻底扭转了专业教学脱离实践、偏重理论、技能不强的局面,一是形成了实训、实习、生产的有效融合。其中包含了多个合理元素,如做学一体为基础的递进式的实训安排、轮班进入企业实习的生产实习周安排、把维修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机制等。二是形成了学校、企业、社会三个实践空间的有效结合。学校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但是也是集中学习基本知识技能的场所。在学校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下企业、下乡、下社区。企业提供的维修环境是真实环境,可以学到技能之外的其他内容,如企业文化、工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下乡下社区,既是服务社会,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的考量和检验,又是巩固学业的重要手段,三个空间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二)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一项历史使命。让人民满意,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能够培养优秀的职业人,能够有较高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本专业常年在校周边开展每周1-2次的家电维修便民服务活动,每学期1-2次的下乡开展为村民维修家电的服务活动,从而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出了工学结合、贴近市场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新途径,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铺路奠基的作用。本专业的社会服务,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服务队学生的维修技能和服务态度,向社会展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优质的服务项目和维修成果,也成为提高社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优质的服务态度向社会展示了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观念,其意义十分深远。

(三) 提升了专业师资的整体水平。

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生产性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企业生产技术和技能的能力,通过“三融合”、“三结合”实践教学,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在与企业工艺员交流过程中,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二是提高了专业教学特别是技能实践教学的能力,杜绝了纸上谈兵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由原来的85%增加至90%;三是带教能力,也就是师傅带徒的能力,教师不仅能承担普通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言传身教,具有了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

(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三融合”、“三结合”实践教学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规范、职业纪律方面得到了规范,在员工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方面明显提高。学生的技能取证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中级取证率由原来的90%增加至95%;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推荐率达到100%,就业对口率达到95%2012-2015年来,在海南省中等职业技能竞能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这充分体现了我校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成效。

(五) 创新了德育教学的模式。

例如本专业2013级刚入校的15位学生,由于难于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先后提出退学。教师们采取一帮一地带,手把手地教,通过耐心地教学实训,15位同学在实训中找回了学习的自信和动力,主动提出继续留在学校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快乐学习,受到家长一致好评,也为学校德育教学、学生管理积累了经验。

(六) 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

通过校内教学实训,从专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出发,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全面摒弃学科体系痕迹,确定了《家用电器维修实训》、《液晶彩电维修实训》、《家用冰箱、空调维修实训》、《音响设备使用与维修》等4门专业技术学习领域,全部以真实的实训设备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原则,按实际加工的程序,组织教学,推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

(七)探索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模式改革。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实践,专业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评价体系,制定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考核方法。按照企业管理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效益评价标准、项目训练标准,制定《学生实训成果评价标准》,该标准既要考查学生的实训效果,还要评价学生实习报告、总结、操作熟练程度、工作态度等。另外,对学生在整个小组实训过程中团结协作、安全文明等方面的表现也要跟踪考核。这样,既保证了实训效果,又能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确保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的质量。

 

六、体会和思考

本专业致力于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扬长避短,探索出一条“三融合”、“三结合”人才培养新途径,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这一事实表明,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才能为本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寻求到一条有效的路径。

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上还有差距;二是进一步密切同企业联系,在保持产品稳定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要积极推进科学的“实训基地”科学、转向合理的生产过程,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做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琼ICP备11002420号-1 版权所有 8188cc威尼斯 - 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 邮编:570102

电话:0898-66700226 66703691 传真:0898-6677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