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 >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三《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工作室引定向 就业好方向》

来源: 海口高级技工学校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5-10-16 00:00

说明: 高级技工学校图标2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典型案例之三

 

 

                                                            

计算机应用专业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工作室引定向就业好方向

 

 

 

 

 

8188cc威尼斯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建工作室 引定向班 提升专业水平

 

8188cc威尼斯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示范校建设中,针对过去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以工作室引领教学改革”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同时推进和带动了学校其它专业建设创新发展。

一、 实施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构建基于校企工作室共同培养人才模式,是突破现有工学结合限制、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据调查分析,一般意义的“工学结合”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难题(包括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内),企业出于人力成本考虑而不愿费力培训毫无经验的学生,即使愿意,但由于设施设备、培训师不足等原因,难以真正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易使学生沦为短期劳动力,难以真正得到专业提升,学生外出又带来了安全、管理等诸多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校的积极性,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推行难度重重,但中职教育的目标又要求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

为此计算机应用专业以“海平面工作室”为载体,率先进行试点,探索构建“以工作室引领教学改革”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二、 主要目标

依托企业技术骨干建立工作室,植入企业工作项目案例,引领师生融入工作过程,推广工作室建设成果。为专业构建“工作室+定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其具体目标:

1、创新转变教学、实训的固有思维模式,满足企业职业岗位需求;

2、创新开拓一条有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

3、创新推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三、 工作过程

工作思路:以项目为学习载体,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以实践为学习重点,集实践与理论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工作室为组织形态,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不断实现自我建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   项目建设

深入市场调研,确立培养方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课程,20132014年度先后与海南新中兴、海南智启科技、海南天誉商用网络、海南久泰装饰广告有限公司、海南骏彩扩印刷制作中心、海南斯密达广告、海南汉廷科技等签订校企合作及定向式培养协议,并在“平面设计方向和网络技术应用方向提供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建立工作室团队,完成实践环境建设,明确工作室任务设计:

1)运用数字资源,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学习。

2)实施虚拟项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参照企业的真实项目,构建虚拟项目;结合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实施虚拟项目。

3)通过各种平台,展示学生虚拟项目的成果,得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争取真实项目。

4)实施真实项目。根据真实项目开展的需要成立项目组。通过虚拟项目考评的学生进入真实项目组,根据学生能力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以行业标准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

(二)   运行管理

采取“工作室+定向式”培养,制订定向班培养计划,在管理上,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避免把学生变成企业廉价劳动力,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

在学生管理上,一是注重日常管理,推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按照企业日常工作管理要求,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和项目进展动态。二是注重绩效管理,定期进行项目考评,优胜劣汰,对通过考评的学生根据能力认定其在团队中的岗位;同时,实施动态岗位管理,学生在团队中岗位工作表现的情况将作为各项评优的重要依据。

在教师管理上,参照企业管理,实行模拟公司制;根据教师业务能力进行绩效考核,实施动态管理。此外,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提升业务能力,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室的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

(三)   模式完善

(1) 创新课程体系,建立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和内容: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沿用的学科体系课程的扬弃与发展。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使学生由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要求的过程。

创新活动及方法策略: 工作室教学团队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为工作室实施教学的核心理念,彻底打破传统的由相互独立的课程组成的教学体系,建立起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化项目课程体系。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借助数字资源,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在此基础上,第二年开始实施虚拟项目,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虚拟项目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实践找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2) 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了行业标准项目教学

教学目标和内容: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新操作法,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具开放性、服务性的实训基地,工作室坚持“项目驱动,任务导向”,项目方案遵循职教课程开发的过程,在社会需要分析、行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三个阶段基础上进行设计、编制,采取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突出工作岗位需求,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各方向教学团队根据真实项目开展的需要成立项目组,设置工作岗位,聘定人员,以行业标准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以用户最终满意为目标,彻底实现了项目制教学。

创新教学活动及方法策略:根据工作室任务设计,通过数字资源的运用、真实项目的实施,并从真实项目个案开始,积累成功案例,扩大影响,与企业进入更紧密的长期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3)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目标和内容:工作室的建立,学校利用其科研力量的优势、场地的优势和人力成本的优势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最为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优秀而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完善了学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为学校相关专业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科研素材,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了双赢。

创新教学活动及方法策略:通过工作室及课堂合作,使学校“亦校亦企”,使学生亦工亦学,从而达到“三个结合”一是角色上的结合,学生既是劳动者,又是受教育者,职业角色与学习角色的结合;二是内容上的结合,教育的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相一致;三是过程上的结合,即在职业教育教程中引入企业一线的生产劳动过程。

四、 条件保障

(1)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实现工作室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因此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在机制建设方面做出以下两点措施:一是学校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调动学校、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二是学校制定规范校企合作管理的文件,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规范合作行为,保证校企双方的合法权益。

(2)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师生对先进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学校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宣传工作室的整体建设进度和发展情况,全面提高全校师生对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先进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3) 引入企业高技能技术骨干

通过制定《工作室运行制度与工作室项目任务管理办法》,要求工作室负责人在企业一线从事过技术工作,言行举止都体现着企业行为规范。让学生们在校内实训基地就接受良好的企业文化的训练,避免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必须再培训的无奈。

五、 主要成果

(1) 形成“以工作室引领教学改革”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基于“工作室+定向式”培养模式,小组互动式学习和师徒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形成“以工作室引领教学改革”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1、“工作室”引领教学改革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工作室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发展的平台。学生可以对工作室的学习内容进行能动地设计,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工作室准企业化学习工作和管理方式,可以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实践环境和职业氛围,通过工作任务的探讨、交流、质疑和碰撞,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和学会创造。

3、学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式、任务式教学,其特点在于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实现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创造意识和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有效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工作室的设置(包括专业教师工作室)依据专业教师的业务专长和职业发展方向,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共同搭建了双重平台。由于校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选题、共同研讨项目、共同享受成果,对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通过工作室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12篇以上,主编或参编教材4本。

(3) 校企合作实现了  “三个结合”、“三个转变”。

工作室使学校“亦校亦企”,从而实现“三个结合”、“三个转变”。“三个结合”是指,一是角色上的结合,学生既是劳动者,又是受教育者,实现职业角色与学习角色的结合;二是内容上的结合,教育的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相一致;三是过程上的结合,即在职业教育教程中引入企业一线的生产劳动过程。“三个转变”是指,一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从对立转向统一;二是将开专业与办实体从对立转向统一;三是由过去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分开干变为合一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把握了市场与育人的双重方向。

六、 体会与思考

校内工作室兼有教学与模拟经营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中职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的文化价值在于“怎样教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因而,它也就具有了教学特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校内实训以能力培养为主旨,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甚至直接从生产性训练中锻炼职业能力,因而,实训教学又是以服务生产为目的的。所以说,工作室是教学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既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的需要,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

计算机应用专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琼ICP备11002420号-1 版权所有 8188cc威尼斯 - 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 邮编:570102

电话:0898-66700226 66703691 传真:0898-6677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