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 >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二《构建“作业-作品—产品”——递进式实训教学体系》

来源: 海口高级技工学校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5-10-16 00:00

说明: 高级技工学校图标2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典型案例之二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典型案例

构建“作业-作品—产品”——递进式实训教学体系

8188cc威尼斯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构建作业-作品—产品——

递进式实训教学体系

一、挑战传统教学

随着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业将进入大发展、大升级的新时期。近几年海南省低碳制造业迅猛发展,改变了以前机械行业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制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机械与电工电子的融合,这对我们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新挑战,只有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1.挑战教学内容更新

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围绕工业低碳化的发展设计课题,不再是以传统的机械专业为主的教学内容,而是将电子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机械课程进行结合,将“机械”与“电工电子”统一起来组织教学,增加了电子技术应用和PLC技术应用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机、电、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必备技能。

2.挑战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课堂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的需要,只有改革教学模式,将企业的生产环境与学生实训环境合一;将企业生产车间与理论课堂合一;将学生身份与企业工人合一;将教师角色与技术人员合一;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将学生作业与企业产品合一,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3.挑战实训教学体系

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引进生产任务。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能对职业、企业和岗位有所了解,为培养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人才创设有效科学的培养途径。

二、实践产教融合

1.以项目分层实现能力递进

在实践教学中,以项目设置专业实训课程,从单项实训到岗位实训,再到综合模拟实训,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分层、对教学目标分层、对教学过程分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按照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规范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

2.以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加强与企业合作联系,在实践教学的各阶段引入企业生产项目,设计作业、作品、产品三个阶段的教学载体,以递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将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理念、经营理念逐步引入并渗透到教学实训中,使生产与教学融合为一体。

三、构建“作业-作品—产品”递进阶梯式实训教学体系

学生的实训课题由简单的作业到综合的作品最后上升到企业的产品,把这种模式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引入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企业管理、企业制度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1.三阶段的教学任务

按照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根据分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实践教学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即以作业、作品、产品为载体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阶段基础教学——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知识,完成简单的作业加工任务,要求学生对基本的操作技能有所掌握,例如制作开瓶器、錾口锤、压板等。

第二阶段提升教学——作品:利用所学的设备操作技能知识,完成较复杂地综合性作品的加工任务,制作组合套件。在实际操作中引入大赛和典型作业,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巩固和拓展基础技能;例如制作机用虎钳、轴套类零件等。

第三阶段拓展教学——产品:利用所学的操作技能与企业合作,加工企业的产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与企业员工合作,遵守企业管理,按照企业加工要求,完成不同类型的产品加工。

 

            

第一阶段:作业:圆头锤       作业:开瓶器         作业:压板

 

        

第二阶段: 作品:钳 工              车加工

 

         

第三阶段:产品:冲压                             焊接

 

2.在真实生产中提炼教学项目

学校与海南东风汽车技术服务中心这一汽车零件生产企业合作。该企业的生产具有产品稳定,产品形状简单,工艺要求低,销售量大的特点,产品主要为轴类、压板类,能够与中职阶段的教学对接。

             

 

3.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场所

引入现代企业的“7S”管理理念,将教学实训室按照企业要求划分为操作区、毛坯区、成品区、废品区及安全通道等不同区域,明确各区域功能,严格区域管理,做到有图必有物,有物必有位,有位必有分类,分类必标志。普通实训室提供简单的作业制作的条件,作品制作实训室可以从事复杂、综合的作品制作,车间型实训室从事企业的产品的加工,学生能在不同实训室里完成不同任务,制定不同计划,对任务和计划做出决策和实施,最后由教师或技术人员做出检查及评估等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4.教学效果评价与企业用人标准挂钩

建立了由企业、社会、学校、学生多方参与的德能双轨多元评价模式。根据递进性教学的要求,在作业阶段,较多地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作品阶段,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知识的运用;在产品阶段,则引入企业考核的一些标准,较多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并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对学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团结协作、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跟踪考核。

5.实现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以企业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实施生产中的教学任务,将企业的生产与学校的教学进行融合,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企业与学校双方共赢。

     

 

四、实施条件保障

1. 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校企合作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核心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只有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才能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2. 建立学生遴选机制

为了保证在学校内承担的企业生产任务能够基本达到企业的要求,保证具有真实生产因素的实践教学能够长期、稳定地实施,本专业建立了学生遴选制度,选拔在技能学习前两个阶段学业优秀、有较好的技能基础、对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意向比较明确的学生。这一机制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竞争局面,也保障了生产质量。

3. 投入资金保障教学

为了扩大学生实训范围,增加实训内容,利用中央和学校财政支付,购入必要的生产性实训设备,使教学生产和教学功能得到提升,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

1. 探索了校企融合的教学方式

学校把零件的加工引入实训教学,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课题内容和加工标准,用生产合格作品和产品作为教学方式,通过完成作业到作品再到产品的递进教学,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教学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规范、职业纪律、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中级工、高级工通过率逐年增加,在省级以上的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近三年来,1人次获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20人次获海南省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2. 提升专业师资的整体水平

依托校内教学实训室,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生产性教学时,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在与企业工艺员交流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杜绝了纸上谈兵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角色向技术人员的转变,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一是教师通过对企业岗位和生产任务的了解,上课时结合实际生产要求进行授课,特别是操作的细节及一些关键环节的要求;二是能主动丰富教学内容,例如设备改造、下料方法和要求、夹具的使用和保养、打磨等:三是提高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意识,了解到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距离,从而有更强烈的深入企业、深入实践一线的愿望。

3. 强化的课程改革力度

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探索并不断完善了做学一体教学的方法。本专业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出发,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编写了《钳工技能操作》、《车工技能操作》、《机械设备装调技术》等3本校本教材,内容全部以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原则,按实际加工的程序,组织教学,推动了“教学做合一”一体化的课程改革。

        

 

4. 发挥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作用

校企共同组建教研团队,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企业把非核心产品送到学校,从图纸、工艺制定到机床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企业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对加工生产出现的问题,教学团队一起在现场解决。提供的真实的教学资源,保证了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加工产品,为企业用户服务,使教师和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校先后与海口秀英给力机械加工部、海口秀英中天机床板焊维修部、海南东风汽车技术服务中心等多个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企业加工定位圆钢、压钉圆钢、112吊板、124吊板、十轮卡后门销等,直接承担了企业的生产任务,并且按照企业的加工数量、加工精度、加工时间、加工利润组织学生完成,保证了学生实训用材,制造合格产品回报企业,推动了教学实训性可持续发展。

5. 校企融合,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

依托校内教学实训室,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共建校内实践平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课程建设中推行了“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车间与教室一体,实现教学实训氛围“企业一体化”;教师与师傅一体,实现双师一体化”;学生与工人一体,实现“学生与员工一体化”。以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作业与产品相结合,“学习过程与生产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学习内容与加工工艺一体化”。

 

六、反思与体会

1. 作业-作品-产品递进式教学,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职业教育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其前提是有深入稳定的校企合作。但是由于教育训练与企业生产之间存在着客观的矛盾和对立,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化。根据调研,大部分实训项目都不能与企业生产对接,这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我们通过实践探索,找准了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的结合点,采取了有效的合作战略,即分阶段寻找合作项目,把学校训练与真实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使生产任务真正能为教学服务,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受益。这一探索的成效表明,只要找准合作点和合作方式,把握校企合作需要利益共享这一规律,结合教学规律,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之路。

2. 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第三阶段,是遴选部分学生参加真实生产。目前,这部分学生只占了全部学生的较小部分。因此,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加真实生产,得到在真实岗位锻炼的机会,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目前的设想是采取两种途径:一是采取轮班制,扩大学生到真实岗位锻炼的受益面。二是采取学长带学弟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让这些得到真实生产锻炼的学生把经验和技能教给其他学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琼ICP备11002420号-1 版权所有 8188cc威尼斯 - 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 邮编:570102

电话:0898-66700226 66703691 传真:0898-66772137